基督教堂
新闻详情

查经丨往下扎根,向上结果(4):上帝的位格

发表时间:2022-08-04 13:10

微信图片_20220804100744.jpg




对于上帝,基督教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——他是有位格的上帝。“位格”,是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词汇,该词源于拉丁文,其汉语翻译并未完全表达出原文的含义。从一般意义上讲,“位格”的含义同时包括思想、情感、意志和理性等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人类与天使都是有位格的。因此,当我们说上帝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时,就是要强调,我们的上帝是有思想、有情感、有意志和有理性的上帝。伯克富(Louis Berkho)指出:“在《旧新约圣经》中清楚描述到上帝是有位格的上帝。他来他去,他与人交谈,他为人所信赖,他与人相交,有经验,在人有困难时,他解救,他以得胜的喜乐充满人的心,这都描述到上帝是有位格的上帝。”基督教信仰强调上帝的位格,是要向信众说明,我们可以与这位上帝建立关系,就像我们可以与身边的其他人建立关系一样。麦格拉思(Alister E. McGrath)指出:“一位有位格的上帝,这个观念背后的基本论点是:上帝能和我们进入个人的关系中。换句话说,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(我们的人际关系),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的类比。我们并不是以一个抽象的方式来建立与上帝之间的关系,仿佛上帝是宇宙间的某种大能或道德准则,我们乃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来建立与上帝的关系。我们是以个人的方式来经历上帝,而我们自己的人际关系使我们更能认清我们与上帝间的关系。”因此,认识上帝,我们首先就要明确,我们所追寻的那位上帝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,他随时都愿意与我们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

一、上帝的存在

谈到上帝的位格,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信念——上帝是存在的。倘若上帝并不存在,他的位格就无从谈起了。究竟有没有上帝?这是许多人都会提出的问题。对于基督徒而言,答案当然是肯定的,但倘若别人追问我们有什么理由证明上帝的存在时,我们就可能顿时哑口无言。对于上帝的存在,《圣经》从未提供任何理性方面的证明,它只是直截了当地道出事实:“起初上帝创造天地。”(创1∶1)“我是耶和华,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。除了我以外再没有上帝。”(参赛45∶5)“人非有信,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;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,必须信有上帝,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。”(来11∶6)由于质疑上帝存在的声音从来没有断绝,所以从古到今的基督徒都在设法证明上帝的存在,虽然这样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说服任何人相信上帝的存在,但对于已经相信上帝的基督徒而言,了解这些证明,却能从某种意义上坚定我们对上帝之存在的信心。

1.宇宙的证明

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源头,我们穿的衣服是服装厂缝制的,我们看的图书是出版社编辑的,这个道理非常简单。同样,奇妙的宇宙也要有其创造者,而这位创造者就是上帝。可惜今天有许多人相信衣服、图书会有创造者,却不相信宇宙也有创造者。斗转星移,寒暑易节,这些现象用“自然”二字来解释是十分无力的。相反,这些现象却正好证明了上帝之存在的真实性。经上说:“上帝的事情,人所能知道的,原显明在人心里,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。自从造天地以来,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虽是眼不能见,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,叫人无可推诿。”(罗1∶19-20)又说:“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,穹苍传扬他的手段。”(诗19∶1)美国宇航员尤金•塞尔南(Eugene A. Cernan,1934-2017)在太空中看到奇妙的宇宙时,不无感慨地说:“我虽然没有看见上帝,但是太空那样井然有序,我相信上帝的存在,我知道宇宙并不是偶然产生的。”

2.生命的证明

生命的起源、存在和繁衍无不让人叹为观止,这一切都在见证着上帝的存在。生命从何而来?这是人们共同追寻的问题,虽然至今没有被人公认的答案,但“生命源自生命”的道理几乎已被所有人接受。那么,这个产生生命的“生命”又是什么呢?《圣经》中的一位诗人给出了答案:“在你(上帝)那里,有生命的源头。”(诗36∶9)上帝就是生命的源头,既相信生命的存在,为何又不信生命之源头的存在呢?不但如此,一切存在于地上的生命的奇特性也在证明上帝的存在。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:有的食肉,有的食草;有的能飞,有的会游;有的冬眠,有的迁徙。飞禽、走兽、昆虫、鱼类,各有各的特点。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独特外表和奇异本质:有的妖艳,有的淡雅;有的味甜,有的味苦;有的有毒,有的治病。花草、树木、蔬菜各有各的特性。一粒小小的种子,为何能成为参天大树?草木那种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生命力从何而来?是谁使它们如此呢?这一切不得不让我们萌生出对上帝深深的敬畏!

3.人性的证明

在人的本性中,有一种强烈的宗教本能,这种本能的存在是上帝之存在的有力证明。古往今来,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有宗教观念,也即感知上帝之存在的意识。尽管有人以为这种观念是因为古代社会的落后才有的,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宗教就会消灭,但这种说法是有其片面性的。事实上,时至今日,人们的宗教观念丝毫没有减弱。单从基督教来说,美国哥顿康韦尔神学院(Gordon-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)2016年发布数据称,全球74亿人口中,基督徒人数为24亿6千万,占全球总人口的33%。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的宗教本能。司马迁说过:“夫天者,人之始也;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人穷则反本,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;疾痛惨怛,未尝不呼父母也。”人的宗教本能从何而来?答案只有一个,就是上帝所赐,正如奥古斯丁(Aurelius Augustinus)所言:“因为你造我们是为了你,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,便不会安宁。”

4.道德的证明

从古到今,世界各国所定的法律各有不同,但其基本精神却从来没有改变,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律是始终如一的。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律《汉谟拉比法典》(约公元前1800-1700年间)、《旧约圣经》里的犹太律法及中国古代的道德法则,其基本的道德思想是一致的。比如:杀人、偷盗、奸淫、撒谎等都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。古代世界没有彼此的交流或互相的参考,道德准则为什么却能如此相似?这个事实充分证明了上帝的大能。我们相信,这是上帝把这样的道德律放在了人的心里,因为人在受造时已经秉承了上帝的形像和样式。对于这一点,德国思想家康德(Immanuel Kant)有一句经典名言:“有两件事情,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,心中也愈充满敬畏,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,他们在向我印证,上帝在我头顶,亦在我心中。”


二、上帝的名字
艾利克森(Millard J. Erickson)说:“上帝具有位格在《圣经》中以好几个方式表明出来,其中之一就是上帝有个名字,他给自己一个名字,并借着这个名字启示他自己。……希伯来人的名字不单单是用以区分某人与其他人不同的标签。……他们非常慎重地选择名字,并且十分注意名字意义。”在上帝的众多名字中,最能证明他的位格的,有以下几个。
1.上帝(神)
“上帝”的希伯来文为“Elohim”(伊罗欣,即英文中的“God”),可直译为“至高者”、“全能者”。基督新教传入中国之初,对于如何翻译“Elohim”一词,西方传教士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:有人认为应该译为“上帝”,有人认为应该译为“神”。因此,早期传教士翻译的《圣经》就既有称“Elohim”为“上帝”的,又有称“神”的。1890年决定翻译《官话和合本》时,“Elohim”的翻译又一次成为争论的焦点。为了解决争端,翻译委员会决定同时出版两个不同译名的版本,译为“上帝”的版本被称为“上帝版”,译为“神”的版本被称为“神版”。为了保持两个版本在页码上一致,神版《圣经》中的“神”字前面便多了一个空格。《圣经》在用“Elohim”称呼上帝时,往往是要强调人类与上帝的亲密关系,常常会与人名或人称连在一起,比如:“亚伯拉罕的上帝,以撒的上帝,雅各的上帝”(参出3∶6;太22∶32),“我的上帝”,“你的上帝”,“我们的上帝”,“你们的上帝”等等。《圣经》如此表达,是要强调上帝是他每一个儿女的上帝。
2.耶和华
“耶和华”的希伯来文为“Yahowah”,《和合本》音译为“耶和华”,但当代学者认为这个译法并不准确,他们将之译为“雅威”。“Yahowah”这个名字,是上帝亲自宣告的,当摩西想要知道怎样回答问他谁差遣了他的以色列人时,上帝如此说:“我是自有永有的。”“耶和华是我的名,直到永远;这也是我的记念,直到万代。”(参出3∶13-15)“Yahowah”,意思是“自有永有”,表明上帝“是昔在、今在、以后永在的全能者”(参启1∶8)。杨庆球指出:“耶和华就是自有永有的意思,它的本意就是本然存有(Being-itself),不是受造的存有,而是自有永有。他不是由其他原因使他存在,他自己就是存在的原因。他就是存有(He is to be),与世上一切称为神的偶像截然不同,因为偶像是由人或其他原因使之存在。”《圣经》在使用“Yahowah”这个名字时,就是在向我们强调,上帝是真实存在的,决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存在,或者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力量!对于相信上帝的人而言,“耶和华”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超然的力量,倚靠他,便可得胜。一位诗人如此说:“有人靠车,有人靠马,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。”(诗20∶7)
3.主
“主”的希伯来文为“Adonai”(阿多奈,英文译为“Lord”),意思是“主人”、“家主”。摩西劝勉以色列人时说:“以色列啊,你要听!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。”(申 6∶4)“耶和华你们的上帝,他是万神之神,万主之主,至大的上帝,大有能力,大而可畏,不以貌取人,也不受贿赂。”(参申10∶17)《圣经》以“Adonai”称呼上帝时,往往是要强调他超越的权柄,包括对宇宙的权柄。麦基洗德给亚伯拉罕祝福时说:“愿天地的主、至高的上帝赐福与亚伯兰。”(参创14∶19)约书亚教导以色列人时说:“看哪,普天下主的约柜必在你们前头过去,到约旦河里,因此你们就知道在你们中间有永生上帝。”(参书3∶9-11)从《圣经》的记载来看,“主”这个名字既用于三一上帝,也用于圣子耶稣。我们既称上帝为“主”,就应当敬畏他。(参玛1∶6)
4.父
《旧约圣经》常称上帝为以色列人的父,比如:“愚昧无知的民哪,你们这样报答耶和华吗?他岂不是你的父,将你买来的吗?他是制造你、建立你的。”(申32∶6)同时,又称以色列人为上帝的儿女,比如:“你要对法老说:‘耶和华这样说:以色列是我的儿子,我的长子。”(出4∶22)《新约圣经》也称上帝为基督徒的父,比如:“我们在天上的父,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。”(参太6∶9)《圣经》称上帝为“父”时,就是要强调上帝与我们之间的伦理关系,一位诗人准确地道出了这种关系:“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,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。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,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。”(诗103∶13-14)我们称上帝为“父”,就应当尊敬他。(参玛1∶6)
5.王
《旧约圣经》常称上帝为“王”,早在摩西时代就有这种称呼,渡过红海时,摩西作诗说:“耶和华必作王,直到永永远远!”(出15∶18)上帝也以“王”自称:“我是耶和华你们的圣者,是创造以色列的,是你们的君王。”(赛43∶15)“我是大君王,我的名在外邦中是可畏的。”(参玛1∶14)当《圣经》以“王”来称呼上帝时,是要强调上帝对他子民的拯救、保护和统治。

三、上帝的特性

基督教所尊崇的上帝是独一的上帝,因为上帝多次强调:“除了我以外,你不可有别的神。”(出20∶3;申5∶7)我们坚信这一点!可是,只要稍加留意,我们又会发现,《圣经》中被称为“上帝”的却不止一位,耶稣和圣灵也常被称为“上帝”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这是上帝的一个重要特性,早期教会的教父用“三位一体”来解释这一现象。之后,“三位一体”成为基督教重要的教义。因此,认识上帝,就不能不了解“三位一体”。巴文克(Herman Bavinck)直截了当地指出:“只有当我们默想这三位一体的时候,我们才能知道上帝是谁,才能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位上帝。唯独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知道,对失丧的人类来说,上帝是谁,意味着什么。唯有当我们知道并承认他为立约的三位一体上帝——圣父、圣子、圣灵——时,我们才能够知道这一切。”

1.“三位一体”的经文依据

《圣经》中并未出现“三位一体”这个词,但“三位一体”的思想却存在于整本《圣经》。最早使用这个词汇并阐述这个思想的是古教父特土良(Tertullian,或译德尔图良,约150-225)。

(1)《旧约圣经》中的“三位一体”

有人认为,《旧约圣经》中没有“三位一体”的教导,其实不然。《旧约圣经》虽然没有直接提到“三位”,但其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暗示。《创世记》1章26节记载:“上帝说:‘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,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。”其中的“我们”就能表明,上帝具有一个以上的位格。

(2)福音书中的“三位一体”

耶稣在约旦河接受洗礼的场景里,同时出现了圣父、圣子、圣灵:“众百姓都受了洗,耶稣也受了洗。正祷告的时候,天就开了,圣灵降临在他身上,形状仿佛鸽子,又有声音从天上来,说:‘你是我的爱子,我喜悦你!’”(路3∶21-22)耶稣升天前,对门徒的劝勉中同时提到了“父、子、圣灵”:“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,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。”(太28:19)

(3)保罗书信中的“三位一体”

保罗书信中多次提到“三位一体”,其中最为明显的是《提多书》:“圣灵就是上帝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。”(多 3∶6)在给哥林多教会的祝福中也提到“三位一体”:“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、上帝的慈爱、圣灵的感动,常与你们众人同在!”(林后 13:14)

2.“三位一体”的基本含义

以上的经文中告诉我们,上帝是三位一体的,但理解“三位一体”却有一定难度。“三位”怎么会是“一体”?“一体”怎能又是“三位”?这是理解“三位一体”的一个难题。“三位一体”的教义所要表达的基本含义是:上帝有三个不同的位格,即圣父、圣子、圣灵。这三个位格互不混淆,圣父不是圣子,圣子不是圣灵,圣灵不是圣父。但这三位又都是上帝,圣父是上帝,圣子是上帝,圣灵也是上帝。此即“三位”的基本含义。但是,“三位”并不意味着有三位上帝,上帝依然只是一位。此即“一体”的含义。但我们又不能认为“三位一体”就是指独一的上帝是由三位不完全的上帝组成的。“三位一体”所要强调的是三位均是完全的上帝,而非三分之一的上帝,三位同尊同荣,完全平等。三位都是自有永有的,都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管理者,都是人类的拯救者和保护者。“三位一体”是极其费解的教义,我们不需要过度理性思辨,只要凭着信心接受即可,正如周联华所言:“三位一体之教理不是宣讲之本身,它只是在教会的思想发展中,由神学家们思考出来,企图保护《圣经》核心的一条教义。假如教会把教义看作信仰的本身,即是大错特错。在改教时代,教会的领袖都警告信徒不要从事无谓的三位一体的思考,而进入简单的、直接的《圣经》教训,不去思考三位间的关系,凭着信心接受父、子、灵的启示。”


我们所信仰的上帝,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,他有思想、有情感、有意志、有理性,他不是一位高高在上、遥不可及的上帝,而是一位寻找人、拯救人并愿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上帝。一位先知如此呼唤:“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,相近的时候求告他。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,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,归向耶和华,耶和华就必怜恤他;当归向我们的上帝,因为上帝必广行赦免。”(赛55∶6-7)你是否愿意“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,相近的时候求告他”呢?
下期预告:第5课 上帝的属性


分享到:
联系QQ:177488228
手机号码:130000000
联系邮箱:xxx@.co.m

020-00000000